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自動播放 






play
習近平主持專家座談會



向前
向後



  與習近平談經濟的專家們說過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秀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在年中經濟數據即將發佈之際,這一座談會的召開引人註目。按往年規律,年中數據發佈後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將召開會議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併為下半年經濟工作“定調”。而在高層眼裡,專家學者的智力貢獻對科學決策十分重要。
  在這次座談會上,有機會向領導人建言獻策的六張“面孔”是誰?對於中國經濟重要的熱點問題,他們近期公開發表過哪些觀點?讓我們一探究竟。
  面孔
  王戰,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主要研究世界經濟、中國經濟與政策研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上海的改革、開放與發展。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企業改革、經濟制度變遷、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展與政策。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貨幣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財政理論與政策。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主要研究農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國情與公共政策,中國經濟發展與發展政策。上世紀90年代最早提出“分稅制”改革的學者之一。
  樊綱,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曾連任兩期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聲音
  ——增長
  【劉世錦】
  中國經濟增長正向“新常態”轉換,其含義是“中高速增長的‘底’已經探明,比如7%左右,而且這個速度能夠穩得住,能夠持續比較長的時間”。
  【李揚】
  經濟增長減速並非壞事,因為它促使我們下決心全面轉向提高效益、重視質量、創新立國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經濟增長雖然減速且存在下行壓力,但仍在可控範圍之內,需要用一段較長的時間來消化前期調控政策的影響。
  【林毅夫】
  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下滑,最主要是受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有潛力在未來20年維持8%的年均增速。“我不是樂觀主義,我是客觀主義,大家都悲觀,我就變成樂觀主義。”
  【樊綱】
  中國正在經歷艱難的結構“再平衡”,這一過程可能仍需要3至5年時間。
  今年增速達到7.5%沒問題,在2020年前中國經濟仍將維持7%左右的高增速水平。
  ——改革
  【王戰】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戰作為人大代表向前來上海團參加審議的習近平反映,有些改革出台後反應不佳,如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方向對,但“落而不實”。國家要有統籌全局的深化改革時間表,“現在說是有時間表,但還是比較粗的。”
  據社科院網站介紹,王戰在此次習近平主持的座談會上指出,全球經濟正處於衰退與轉型的並存期,我國對外開放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多方面的組合能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和長期發展潛力。”
  【胡鞍鋼】
  關於財稅改革,地方債務和土地財政問題的出現關鍵是地方沒有正常的又是必需的本級稅收來源,如果地方能通過財產稅、資源稅、環保稅取得收入,地方政府就不會拼命賣地。此外,應考慮如何在服務業“營改增”中更多地考慮提高地方的比例,這樣地方有很強的激勵機制去發展自己的服務業。
  ——房地產
  【王戰】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中,最讓人擔心的三個問題是房地產泡沫、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為防止三者形成金融系統性風險,現在就需要未雨綢繆,同時對這三個問題設置預警和制定預案。
  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光是靠防守,還要找到一些新的增長點。首先通過“營改增”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特別是今後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比如信息服務業,其次是小微企業和創新。
  【劉世錦】
  隨著房地產市場趨勢性分化和調整過剩產能等,局部風險開始暴露,但只要處置得當,就不會演變為系統性風險。
  近期應以調整投資結構、穩定投資增速、化解金融風險為重點,著力推進相關重點領域的改革和政策調整,包括清理規範地方融資平臺,以及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作用等等。
  【李揚】
  今年6月,由國土部牽頭的房地產登記制度將在全國實施,這對全國的房地產市場將產生水落石出的影響。但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依然可控,即便樓市價格急劇下滑,大部分住宅的價格仍高於房貸的結欠餘額。因此,中國不會出現抵押品贖回權喪失的大潮。
  【樊綱】
  樓市拐點在4年前國家推出限購政策後就已經出現,樓市泡沫到現在已經破裂得差不多了,投資性需求基本被擠出來,剩下的多是剛需。這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中國不會出現崩盤式的硬著陸。
  如果有一天,調控房地產的制度建設完備了,房地產稅開徵了,限購肯定會退出來。
  ——政府與市場
  【劉世錦】
  一種理想的、好的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應當是“有效政府+有效市場”,二者之間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共生互補。改革的關鍵就在於政府要從越位、錯位的地方退回來,在缺位的地方補上去。
  【李揚】
  近年來,經濟增速每發生變化,政府幾乎就立刻出手干預,這也造成微觀主體強烈的政策依賴。這種狀況必須扭轉,應通過改革,創造條件讓企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又讓市場感受到政府有所作為。歸根結底,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林毅夫】
  “新結構經濟學”強調有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兩個方面都要看。有效的市場當然是靠競爭、靠企業家。但因為現在大家不講有為的政府,所以好像說我強調政府。
  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必須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力資本、金融和法治,這些都不是單個企業家可以做的,必須政府供給。問題不是討論政府要不要干預,而是哪一種干預能夠真正促進經濟發展,哪一種干預會失敗。
  政府應該取消對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的補貼,放開利率,提高資源稅費,然後將因為減少補貼而獲益的財政支出用於社會福利的改善。
  【胡鞍鋼】
  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必須協調配合,在明確政府之手是服務於市場之手的基礎之上,更要認識到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不是簡單地讓市場作用多一些、政府的作用少一些,而是統籌把握、優勢互補、有機結合、協同發力。
  【樊綱】
  “十三五”期間可以不要產業政策,因為歷年來產業政策的後遺症是產能過剩。市場的事情應該由市場決定,很可能政府對一個產業的判斷並沒有錯,但是一鼓勵市場就會用力過大,出現過剩產能。(文中專家觀點來自媒體公開報道或專家所屬機構官方網站)(完)
(編輯:SN0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77ttncz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